Agra 泰姬瑪哈陵的所在地

屬印度北方邦,位於德里東南方約206公里

於Akbar到沙迦罕期間最為繁榮

蒙兀兒則統治了印度長達300多年(1526-1858年)

蒙兀兒帝國,也就是蒙古,信奉回教

期間第三任皇帝Akbar也曾與位於Jaipur地區的印度教聯姻

 

泰姬瑪哈陵

1983年被UNESCO列入世界遺產

這是一段浪漫又有點淒美的故事

蒙兀兒王朝第五任皇帝沙迦罕為了紀念他的愛妃蒙妲子

所蓋的陵寢,歷時22年完工

下圖屋頂上的一排11顆圓頂及代表11年,共兩排22年

 

蒙妲子入宮多年深受沙迦罕寵愛,無論朝政或生活等方面都相當依賴於她

但卻苦於多孕,並於第14胎時難產

臨終前向國王沙迦罕提出了三項要求

終身不再取;好好對待其子女,替她盡為人之母的責任;為她建造陵墓永遠被人景仰

關於泰姬瑪哈陵,晚上可以安排看當地的戲劇,來了解這段愛情故事的來龍去脈

泰姬瑪哈陵的建築概念,強調平衡與對稱

在伊斯蘭教信仰中「4」是非常神聖的數字

4座小圓塔、4支尖塔和四角形庭園,都是平和與神聖的象徵。

近看會發現其實四根尖塔並非直線向上

而是有點內縮的,這也是一種平衡感上的設計藝術

泰姬陵融合了中亞、印度、波斯風格的建築

而陵墓內部的大理石壁鑲嵌著各類寶石(下圖)

至今仍是他們特有的技術

印度詩人泰戈爾讚嘆泰姬瑪哈陵的美:

A teardrop on the cheek of time

沙迦罕,你寧願聽任皇權消失,卻希望使一滴愛的淚珠永存。
歲月無情,它毫不憐憫人的心靈,它嘲笑心靈因不肯忘卻而徒勞掙扎。
沙迦罕,你用美誘惑它,使它著迷而被俘,你給無形的死神戴上了永不凋謝的形象的王冠。
靜夜無聲,你在情人耳邊傾訴的悄悄私語已經鐫刻在永恆沉默的白石上。
儘管帝國皇權已經化為齏粉,歷史已經湮沒無聞,而那白色的大理石卻依然向滿天的繁星嘆息說:「我記得!」
「我記得!」——然而生命卻忘卻了,因為生命必須奔赴永恆的徵召:她輕裝啟程,把一切記憶留在孤獨淒涼的美的形象里。

 

阿格拉堡 (Agra Fort)

又稱紅堡

也是UNESCO的世界遺產,融合印度與中亞風格

城堡主要用來防禦敵人,因此城牆總共有三層

第一層為護城河,以前養鱷魚;第二層則有獅子

城堡內的各式風格的宮殿,皆為蒙兀兒歷代君王依各自的偏好所建

個是雕刻皆很精緻

遇上小朋友校外教學

這個設計滿厲害,因為夏天過於炎熱,因此於大理石壁建成的洞口加水,來降低室內溫度

 

國王玩樂的地方

沙迦罕晚年被篡位後,即被其兒子關於此處

由於熱愛大理石,房間也是由大理石建造而成,每日在此觀望著泰姬陵

國王與大臣議事的地方

清真寺

 

漫步阿格拉

彷彿穿越了層層的歷史時光

見證了美麗與淒涼的故事

走過歷經過盛世時期的阿格拉城堡到帝國衰退的歷程

仍隱約保存著昔日風光的樣貌很是迷人

想知道更多關於印度神秘面紗幾件不可不知的事嗎?點下去看一下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艾莉兒 的頭像
    艾莉兒

    艾莉兒,旅行

    艾莉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